偶讀元朝詩人楊允孚(注1)所著的長詩《灤京雜詠》,詩中描述了詩人扈從元順
帝 帝由大都巡幸上都往返時沿途見聞,將途中所見的風景、風光、風情、風韻、風俗、風
及 貌,以及皇帝和宮中的驕逸奢侈的風流生活和鋪張浪費風氣,生動活潑、栩栩如生地描
繪了出來。令人浮想聯翩,感觸頗深。仿佛浮現出當年元朝皇帝由大都到上都時浩蕩宏
大生動的場景和畫面,更象一輻旅游畫卷圖徐徐展現在我們面前。如果今天我們按此路線
來一邊旅行,一邊體味當時的情景,那會是別有一番感受和滋味的。
元順帝是元朝最后一位君主,當時國力已衰、民怨四起,但皇帝仍按祖制,進行每
年一度的兩都巡幸活動。下面就詩中描述的內容,按風景與風光、風情與風韻、風俗
與風貌,以及風流與風氣等談談自己的解讀與隨感。
-
風景與風光
皇帝的御輦和扈從人馬從大都的建德門(注2)出發,沿途經龍虎臺、昌平、居庸
關、燕山、南口、北口、梵山宮、雙塔山、仙琴峽、狼山、古長城遺址、李老谷、尖帽
山、云州、龍門、東涼亭(注3)、桓州、偏嶺、李陵臺、鴛鴦坡,最后到達灤陽(即
上都)。到上都的建國門、大安閣、水晶宮、棕毛殿、相國門、御花園…等,如“居庸
千古翠屏環”、“四月雨馀山更碧”、“狼山山下曉風酸,掩面佳人半怯寒”、“白白
氈房撒萬里”、“榆林御苑柳絲絲”,既描繪出沿途經所過的崇山峻嶺,流水瀑布和塞
外草原的自然風光,又描繪出上都宮殿的雄偉壯觀、富麗堂皇,此情此景的旋旎風景與
風光,可謂描繪得有聲有色,美不勝收。
在氣候方面,由大都到灤京的天氣變化。巡游時春出秋歸:春夏秋三個季節的氣候
變化不同。春天來時,“居庸千古翠屏環”、“四月雨馀山更碧”、 “榆林御苑柳絲絲”、“鐵幡竿下草如茵,淡淡東風六月春。高柳豈堪供過客,好花留待踏青人。”,“鴛鴦
坡上是行宮”、“夜宿氈房月滿衣”、“勸君莫笑穹廬矮,男是公侯女是妃”。描述當
春寒咋暖之際,皇帝一行人馬在野外住宿時,描述住在蒙古包里的情景。還有皇帝駐蹕
上都期間,詩人對草原美麗風光的描寫。 “春風亦肯到天淵,燕子飛來相國家;若教內
園紅芍藥,洛陽輸卻牡丹花”、“紫菊花開香滿衣,地椒生處乳羊肥”,好一幅灤河兩
岸花香鳥語的草原上,牛羊肥壯的場景。也有當秋天皇帝御駕回歸時,天氣變冷時的感受。“秋風掠削鬢邊涼”、“霜寒塞月青山瘦,草實平坡黃鼠肥”、“水草全枯乳酪存”、
“灤京九月雪花飛”、“雪深連月與檐齊”、“一字成時筆如鐵”、“蒙茸貂帽豁雙牟”、“凍生耳鼻雪堪理”、“土屋人人愁出戶,書生日日懶梳頭”。秋天里草原天氣萬變莫測,一會刮起寒冷的秋風,一會又降霜雪。甚至農歷九月就下起了大雪,天寒地凍,雪厚到齊房檐高,連寫字的筆都凍得象鐵一般,難于書寫。人們戴著貂皮茸帽,只露出雙眼。甚
至冷到能凍傷耳朵,這時要用雪搽才能緩過來,不能用火烤,否則會留下后患的。由于
寒冷人們愁著出門,讀書人懶得梳頭,這些都是形容草原天氣寒冷的詩句。
-
風情與風趣
詩中描述得沿途所見各地各民族風土人情各不相同,風趣也各有所異。既有漢族的
“汲井佳人”在干什么?“轆轤渾似挽天河”,原來姑娘在用轆轤從井上提水。“兒童
采棘顛崖去”,小孩們在山崖間采摘野沙棘玩。“底事燕支山下女,生平馬上慣琵琶”
也有回紇人的“回紇舞時杯在手”、“玉奴歸去馬嘶風”。來自西北的民族(注4)為接皇帝到來,載歌載舞地迎接。回紇人跳舞時奉杯在手,返回時馬速飛快嘶鳴聲陣陣。還
有蒙古族的“塞前番語笑人迂”,“始見胡姬笑整鬢”。指在草原上用民族語言講話嬉
笑和蒙族姑娘笑著梳理鬢發的情景。“香車七寶固姑袍,旋摘修翎付女曹。”、“馬上
琵琶仍按拍,真珠皮帽女郎回”。是描寫宮廷里的后妃們在香車上活動情況。將戴的用
羽毛裝飾的冠帽交與侍女,頭戴用珍珠鑲嵌皮帽的女郎騎在馬上仍會按著曲譜彈著琵琶
來奏樂。
-
風俗與風貌
詩中將各地衣食住行、風俗與風貌描寫得非常逼真。如在飲食方面:“不須白米備晨炊,”、“乳餅羊酥當啜茶”、“晨餐乳粥碗生肥”、“舉杯一汲灤陽酒”、“嘉魚貢自黑龍江”、“西域葡萄酒更良”,“北陲異品是黃羊”,“皮囊乳酒鑼鍋肉”,“葡萄萬斛壓香醪”,“酬節涼糕猶未品”。住宿方面:“納寶盤營象輦來,畫簾氈暖九重開”、“夜宿氈房
月滿衣”、“勸君莫笑穹廬矮”。住在蒙古包里,吃奶食品、鑼鍋肉、喝灤陽釀造的酒
、奶酒、西域進貢的葡萄酒和皇帝賞賜的馬潼(馬奶酒),品嘗來自黑龍江產的哈八都魚,再加上鳳髓菜、黃羊肉等珍品,那才有滋有味,樂而忘返呢。
風俗方面“泥土炕床銀甕酒”、“氈房納石茶添火,有女褰裳拾糞歸”,“佳人推
鬢語侏離”,“海紅不似花紅好,杏子何如巴攬良”;“更說高麗生菜美,總輸山后蘑
菰香。”、“買得香梨鐵不如,玻璃杯里凍潛蘇”。“老翁攜鼠街頭賣,碧眼黃髯騎象來”。這里描寫了上都當地的風俗。民間在土炕上放著銀甕熱酒,蒙古包里火爐上熱著奶茶,
蒙古姑娘將干牛糞揀回來;老翁在街頭賣著碩大的黃鼠;綠眼黃胡子的西域人乘象而來;天冷時買回的香梨象鐵一樣硬,只好放到玻璃杯里慢慢地解化。這些都反映了上都當地
的風俗與風貌,及草原上特有的現象。
-
風流與風氣
皇帝在巡幸活動中既顯示出皇家的威嚴和權勢,又表露出宮廷生活的豪華和奢侈鋪張之風氣。如“宮車次第起昌平,燭火千籠烈火城“,“車如流水牦牛捷,韉縷黃金白馬良”
“撒道黃土輦輅過,香焚萬室格天酥”、“又是宮車入御天,麗姝鼓舞太平年”。描述
了一路上浩浩蕩蕩的北巡車輦所經之處,沿途官員們隆重迎接的場面。
“羽獵山陰射白狼,太平天子狩封疆”,“月出王孫獵兔忙,玉驄拾失戲沙場”、“奴
視山陰對角羊”。則描寫了皇帝一行在途中和在上都期間除處理朝政外,還要到處打獵
游戲,外出取樂。如射白狼、獵兔和打黃羊等的形象描敘。
“侍臣稱賀天顏喜,壽酒諸王次第傳”、“九宮鈞天樂漸收,五云樓閣翠如流。宮中
又放灤河走,相國家奴第一籌”、“正元紫禁肅朝儀,御榻中間寶帕提”。“得寵親王
馬上回,朱門繡闥一時開”、“淋漓未了金釵宴,中使傳宣御酒來。”“大安閣下晚風
收,海月團團照上頭。誰道人間三伏天,水晶宮里十分秋。”、“內宴重開馬潼澆,嚴
程有旨出丹霄”;“御饌宮廚不計馀,金門掌膳意勤如;更分光祿瓶中酒,”、“爛醉
歸時月上初”、“千官萬騎到山椒,個個金鞍雉尾高;下馬一齊催入宴,玉闌桿外換宮袍”、“錦衣行處駿猊習,詐馬筵前虎豹良;特敕云和罷弦管,君王有意聽堯綱”、“太平天
子重文曹,閣建奎章選俊毛”“內人調膳侍君王,玉仗平明出建章;宰輔乍臨閭闔表,
小臣傳旨賜羊湯。”、“宮人兩兩憑闌干”,“濃墨輕黃淺畫眉,小絨絳子翠羅衣;君
王又幸西宮去,齊向花陰斗草歸。”
以上是對宮廷生活的寫照:有皇帝一行住宿情況得描述;有對皇帝大宴群臣、賞賜
功臣的情景;有官員間互相宴請的場景;有帝王接見大臣、聽取奏章的場面;還有皇帝
在宮中日常生活和娛樂游戲的活動等。這些都描繪的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入木三分。
(注1):《灤京雜詠》是元代詩人楊允孚所著。楊允孚,字和吉,江西吉水人。曾
在元順帝宮中供職,為嘗食供奉之官。此詩是他扈從元順帝巡幸上都時所寫的一首長詩
,反映沿途見聞和宮廷盛況。
(注2):建德門、建國門、相國門,都是指大都和上都皇宮的午門。
(注3):東涼亭,位于上都東多倫西之處,為當時元帝北巡和狩獵之地。
(注4):回紇族,泛指當時的西北少數民族,包括維吾爾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