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大元帝國創建了歷史的輝煌,也永遠地成為了過去。元王朝的最后一個皇帝妥歡帖睦爾,決策退守漠北,這個轉折點,開啟了大明王朝與北元的長期共存。歷史沒有如果。作為皇帝的妥歡帖睦爾,為退向漠北寫下了一首哀詩,為中華文化增添了幾行文字。 撫今追昔,作者殷繼紅解讀這位皇帝的詩作,品味他的人生,寫下了打動人的文字。追溯這位故人,這位在文字中依然鮮活的人,他與我們并不遠!這位作了36年皇位的妥歡帖睦爾,那時,那景,那情,那百感交集,那精神的失落,怎是一篇短文能夠盡情訴說! 元惠宗妥歡帖睦爾,在錫林郭勒辦公,作了36年大元皇帝。六百多年過去了,一個大皇帝的一首詩,怎樣解讀,怎樣評論,對他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作為錫林郭勒,為這首詩,為這位在錫林郭勒生活過的人,寫幾句話,也算是錫林郭勒文壇的一段佳話吧! 元王朝作為第一個游牧民族主政中華的全國政權,自從1260年忽必烈在上都稱汗,到1368年妥歡貼睦爾退回上都,109年間換了11位皇帝。最后一個皇帝元惠宗,孛兒只斤·妥歡帖睦爾,蒙古語譯為“鐵鍋”。至順四年(1333年)六月八日即位于上都。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閏七月,明軍進攻大都,妥歡帖睦爾放棄,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對全國的統治結束。 元惠宗,是元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他在北退時作了一首蒙文詩歌。17世紀以后的蒙古史籍《黃金史》《蒙古源流》《金輪千福》等都記載了元惠宗北退時所作的一首蒙文詩歌,各版收錄內容大同小異。其中《蒙古源流》版本的是: 諸色珍寶修成的我那寶貴宏偉的大都城喲, 愜意消夏而居的我那上都開平庫兒都城喲, 古時諸圣的夏營地我那上都的失喇塔喇(即金蓮川)喲, 在那萬物枯黃的戊申年,我誤失了大國喲! 九色珍寶裝修成的我那宏偉的大都喲, 可執縛九十九匹白馬的我那上都開平喲, 廣受眾惠的我那政教二道的福樂喲, 稱為天下之主我那可惜的美名喲, 起早登高舉目遠望,煙霞繚繞,前后眺望觀賞,景色悅目, 不分冬夏,居住無憂快活, 是我自在薛禪皇帝建立的寶城大都! 先祖享樂的我那寬廣宏偉的大都喲, 有緣相聚的我那眾王侯、宰相和屬民萬眾喲, 不聽亦剌忽丞相明諫之言,是我的遺恨, 聽信反叛而去的朱哥官人,是我的昏昧! 誤殺具足智慧的脫脫太師, 逐回大德上師,是我的罪過。 可惜我萬眾之主的皇帝的名聲! 可惜我那盡情享受的快樂! 具有神力的薛禪皇帝多方營建的, 福祿匯集的我那大都城喲! 被漢人朱哥官人收占去了! 惡名落到我妥歡帖睦爾身上了! 元帝國實行兩都制。元惠宗哀嘆美麗的上都和大都,曾經的輝煌,此刻的陷落,一代帝王,他的心情是多么沉重,多么哀傷,又是多么的自責難過啊! “九色珍寶裝修成的我那宏偉的大都喲, 可執縛九十九匹白馬的我那上都開平喲,” 百年帝都,見證了元王朝光照千秋的帝王偉業。雕梁畫棟,巍峨壯觀的宮殿訴說著一個世紀的風云變幻。瓊樓玉閣,瑰麗輝煌的亭臺展示了一個時代科學、文化、藝術的璀璨。莊嚴肅穆、高深莫測的寺院顯示了宗教文化的繁榮昌盛。 大都、上都同為中國元代的都城,記載了中華歷史的一段輝煌,演繹了一部又一部氣壯山河的歷史畫卷。七百多年以前,四十萬蒙古族群由蒙古高原的茫茫草地,伴隨著“蒙古旋風”飄落到歐亞大陸三千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地域,帶去草原文明,吸納不同文化,在當地扎根。東亞、南洋、波斯灣,歐亞大陸,四面八方的帝國、王朝,政界、商家,文人、學者,紛紛與大元帝國交往,繁榮經濟,交流科學文化,發展友誼。 公元1256年,忽必烈受命委派謀士劉秉忠在金蓮川以北的龍岡興建城郭。歷經3年,于1259年建成,取名為“開平”。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在開平即大汗皇位,開平城改制為府,1263年詔改為上都。1264年改燕京(今北京)為中都,遂確定兩都巡幸制度。其后,在中都東北新建城郭。1271年正式建國號“大元”,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1272年改中都為大都。 妥歡帖睦爾即位之初元廷內發生了燕鐵木兒后人與重臣伯顏的權利之爭。結束了伯顏的專權后,妥歡貼睦爾任命脫脫為中書右丞相,使朝政為之一新。盡管妥歡貼睦爾在執政后期想有所作為,并且做了一些努力,但是元廷高層統治階層腐化奢侈,對百姓貪污成風,剝削異常殘酷。加之連年不斷的自然災害,導致至正十一年(1351年)紅巾軍起義。 1368年夏,朱元璋遣將領徐達、常遇春率軍北征,七月抵達通州,元惠宗令淮王帖木兒不花監國,攜后妃、太子、公主自健德門出城北退,前往上都避難。1369年六月上都陷落,元惠宗北奔應昌。兩都失陷,妥歡帖睦爾無比悲涼,難過。是多么難以割舍,先祖忽必烈縱橫馳騁打下的江山就要失去了,擁有無數世界珍奇寶藏的皇宮就要失去了,這時的上都城到處殘垣斷壁,城內宮殿建筑均被紅巾軍焚毀,僅有少數民房留存。元惠宗此時的心境難以用語言描述,縱然是鐵石心腸,也難免要潸然淚下。當元惠宗最后掩帳擬定退北路線的時候,我們要如何想象他是否痛心疾首,是否悔不當初。 “誤殺具足智慧的脫脫太師, 逐回大德上師,是我的罪過。 可惜我萬眾之主的皇帝的名聲! 可惜我那盡情享受的快樂!” 1351年,紅巾軍起義,與元軍展開殊死戰斗。1354年,元朝中書右丞相脫脫率百萬元軍鎮壓南方紅巾軍。元惠宗妥歡帖睦爾輕信讒言,下詔削脫脫兵權,由于臨陣易將,元軍大嘩,“大軍百萬,一時四散。”農民起義軍乘機出兵,大敗元軍。 元惠宗一朝,元室內部紛爭,四方叛亂,法度不行,而妥歡帖睦爾又無力匡正。直到元朝覆滅前后,由于大敵當前,棄都失地,元室內亂稍停,各派勢力都匯聚于妥歡貼睦爾的旗幟下,方顯出這位末帝的作為。妥歡貼睦爾決策退守漠北,為其后保存實力,在上都、應昌力圖恢復元朝的活動作了鋪墊,極大地影響了北元的延續與明朝200余年的歷史。 元惠宗自小接觸漢化教育,極擅書法、留下諸多墨寶,熱愛藝術、醉心水墨丹青,甚至也曾寫下數首漢詩流傳于世。 “鳥啼紅樹里,人在翠微中”,提筆作聯作得如此原生態的元順帝,并非附庸風雅。史載“天下誦之”。 據《元史》記載,元順帝在工藝、文學、音律等方面都有著驚人的天賦與熱情。 清朝宗室昭梿在《嘯亭雜錄》:“元順帝亡國之君,無足置議,然有二三政事遠勝前人者。巴延擅權,舉國依附,帝能識托克托于行間,密與之謀,一旦立解兵柄,貶謫遠方,頗有英颯之姿。明宗被弒多年,帝首發其逆謀,將雅爾特爾穆子孫咸置于法。雖遷逼太后,謀害皇弟,不無太忍,然較唐敬宗敬禮陳宏敬,明天啟之不究詰方從哲、崔文升,反將劾奸諸臣屈陷成獄者,不啻霄壤矣。又能任漢人賀惟一為相,改革蒙古勛臣專擅之風,亦良能也。” 歷史學家黃仁宇在《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中評價元惠宗為有權能的政客,適于生存,富于彈性,愿意將就妥協。正因他將就現實,才能從當時千瘡百孔的現實中挺下來,才能成為整個元朝歷史中在位最久的君主。 雖然在歷史上被稱為“亡國之君”,但又有誰能否認元惠宗在某些作為上遠勝前人。 而當明軍來襲時,他沒有如史上其他帝王將相英烈殉道,沒有背水赴戰,也沒有繳械屈從,而是創造了中國歷史上前朝政權全身而退的奇跡。 元惠宗北走至應昌(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達里諾爾西南),心情十分不好。他是元朝皇帝中接觸中原文化最深的一個,難免產生“去國懷鄉”的悲嘆。雖然他一心想回中原,但此時明軍兵鋒正健,他始終不能如愿。回到北方草原兩年后,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元惠宗妥歡貼睦爾因患痢疾,病死在應昌,廟號為惠宗,終究沒有實現他再回到中原的夙愿。明太祖朱元璋認為妥歡貼睦爾在國破家亡之前夕,能夠“識時務”,放棄背城一戰,而決定逃回漠北,是為“順天命”,所以特意加號“順帝”,歷史上習慣稱其為元順帝。 《元史》記載為亡國昏君的元順帝,對于亡國的確難辭其咎。但他在元朝中就教育、文化和科技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卻是難以抹煞的。 妥歡貼睦爾在蒼涼之際寫下這首詩歌。無法釋去,更無法追尋。往事,蹉跎成河。失望和傷痛令悲苦更加濃烈。 此恨何時已?“惡名落到我妥歡帖睦爾身上了!”縈繞心頭的悔恨,便成了此刻的肝腸寸斷,此刻的亡國離愁。 距今六百多年的詩歌,如何能體會其中的百般滋味,終究一言難盡。與其判定前人的對錯,與其對前人歌功與討伐,不如從那遙遠時空中已塵埃落定的一切,去汲取一絲善意和溫暖,去積淀一份文化的沉靜與思索。穿越六百多年的歲月,讓我們從感悟一首詩作,解讀一位皇帝,領悟我滄桑中華,壯我情懷,為歷史而歌,為時代和人生書寫下幾行文字! 2020年6月21日 作者簡介:殷繼紅,作家,詩人。上都文化、錫林郭勒文化研究知名人士。中國蒙古史學會會員,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研究方向:上都文化與地方學建設、錫林郭勒文化、烏珠穆沁文化、錫林浩特文化等。 錫林郭勒盟作家協會會員。錫林郭勒盟詩詞家協會會員。錫林浩特市作家協會會員。錫林郭勒盟評論家協會理事、副秘書長。 主要作品:草原是詩,文化是魂。為草原而歌,為上都文化和錫林郭勒地方文化而發聲,創作了多篇有影響力的文化論文和散文、詩歌。《地方文化的學科定位和我們對錫林郭勒文化的探索》一文在《首屆亞洲地方學與地方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做了論壇發言,并編入論文集。論文《上都遺址的歷史價值和上都文化研究的重要性》《烏珠穆沁文化是游牧文明的瑰寶》《歷史悠遠的錫林浩特》《烏珠穆沁廟宇考》《扈從詩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淺談忽必烈時期草原游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的融匯》《說說元代上都景觀》《元代京城上都的建筑形態和獨特風韻》《錫林浩特的身世與由來》等在《地方學研究》《中國地方學信息》《錫林郭勒職業學院研究通訊》《元上都文化》《中國蒙古學信息網》等專業學刊發表。受到了業界廣泛關注。 《神奇的草原芍藥谷》《歷史悠久的錫林浩特》《祖國,母親》《雪野詩情》《美麗的天鵝湖》《神奇的草原》《冬日牧歌》(外一首)《元代扈從詩文是中華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烏珠穆沁草原的古商道和口岸文化》等文化散文和詩歌作品在《地方學研究》《錫林河》《額吉淖》《文化》等紙刊發表。 《山丁紅了》《召喚我》編入詩集《詩歌唱》(文藝出版社)。《七百年,我遇上你》《英雄》《天空的花園》《我們的童話》入編《中國陰山詩歌選》(四川民族出版社)。 熱心兒童文學和校園詩歌寫作。創作兒童文學作品百余篇(首)。主編兒童文學集《遇見美好》《繁花盛開》《桃李芬芳》《詩意草原》等。指導、匯編兒《童詩《春天》《春天來了》《假如我是一朵云》《美麗的雪》《聽雪》,散文《我的同桌》《我最喜歡的玩具》《我與書的故事》等,三百余首(篇)。多篇在全國征文中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