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諸位先生/女士長期以來對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關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網((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官網)歷經十余載三次改版,不知我們的努力是否達到了應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類文明探討的道路上永遠有你們同行!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2003年成立起,2004創辦"元上都文化網"以來,堅守專心元代歷史文化研究初衷,鍥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盡力,探尋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錫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揚中華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學研究成果助推于人類文明的追索,為中華復興的精神構建奉獻綿薄之力。聯系我們或評論網站文章 ,留言, 請發至郵箱 : [email protected] com
忽思慧,蒙古族。其名漢意為“希望”。是中國第一位蒙古族飲食文化專家。又是我國古代第一位著名的營養學家。在中國食療史以至醫藥發展史上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他編撰的《飲膳正要》一書,是中國古代第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飲食衛生營養專著。
元世祖忽必烈時,忽思慧在政府管理飲膳的機構里擔任飲膳太醫,負責宮廷里的營養調配和飲食營養衛生的研究。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趙國公常普蘭奚任徽政院使,掌管侍奉皇太后諸事。忽思慧約于是年被選任飲膳太醫,忽思慧在元廷中主要是以飲膳太醫之職侍奉皇太后與皇后。其間,他與常普蘭奚在食療研究方面密切合作,忽思慧長期擔任宮庭飲膳太醫,負責宮庭中的飲食調理、養生療病諸事,加之他重視食療與食補的研定與實踐,因此得以有條件將元文宗以前歷朝宮廷的食療經驗加以及時總結整理,他還繼承了前代著名本草著作與名醫經驗中的食療學成就,并注意汲取當時民間日常生活中的食療經驗。根據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進行全面整理,從主食、湯、本草、肉、采、水果中取出具有“性味補益”的部分,于1330年寫成了《飲膳正要》。《飲膳正要》共分三卷。卷一講各種食品。卷二講原料、飲料和"食療"。卷三講糧食、蔬菜和肉類、水果等。
忽思慧在書中強調營養學的醫療作用,他認為最好少吃藥,平時注意營養調劑,不吃藥也能治病。他對春、夏、秋、冬,“四時所宜”吃什么東西,都有論述。書中還提倡講究個人衛生,如對飯后漱口、早晚刷牙、晚上洗腳、薄滋味、戒暴怒等,都有論述。對各種營養性食物和滋補藥品以及飲食衛生、食物中毒等,均有深入的研究。《飲膳正要》在醫學營養學界有許多新的發明創造,諸如在醫學中首次引入了“食物中毒”一詞。中國周代時期,政府里就設有“食醫”,專管與飲食有關的醫藥問題。以后歷代都有關于用飲食做為治療手段的材料及專書出現,即所謂“食療”。但是,從健康人的立場出發,講究飲食營養,滋補身體,以達到強身養生的目的的書籍,當以《飲膳正要》為最早。忽思慧本人很長壽,1330年寫完《飲膳正要》,他已是90多歲了,加之他本身是一個營養學家,忽思慧壽超百歲的可能性是有的。
相傳,忽必烈在元上都舉行的一次國宴上,忽思慧專門為皇帝上了一道新式全羊肉。忽必烈賜名‘燙全羊!”燙全羊,蒙古語叫“詐馬”,從此以后,有元一代的皇帝每到秋季必在元上都舉行一次“詐馬宴”。在北征阿里不哥途中,忽思慧將羊肉片投入沸水后立即撈出,撒上細鹽、蔥花和姜末,給皇上忽必烈奉上。御賜菜名為“涮羊肉”。
作者:包玉瑞,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錫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副所長
百年古都 學術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學研究 史海鉤沉 蒙元風云 上都河文學 研究會 圖片欣賞 留言板 版權所有: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 技術支持:巴雅爾圖 地址:內蒙古錫林浩特市錫林大街錫林郭勒文化園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蒙ICP備160017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