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歷史專業的學歷,卻對七百年前的草原往事講述的頭頭是道;他沒有在史志部門工作的經歷,但他著述的蒙元研究論文卻是篇篇珠璣。他之所以取得今日的業績,不僅僅在于他對成長于斯的草原一往情深,更主要的,是他給自己肩上壓上了投身草原文化大盟建設的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他,就是錫盟地區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的領軍人徐進昌。
徐進昌1948年2月生于山東省聊城。1966年在錫林浩特高中畢業,1967年11月到烏珠穆沁牧區插隊。1972年入黨并任大隊領導班子成員。在和蒙古族牧民相處8年的歲月里,在飽嘗了草原陽光雨露和風雪冰寒的同時,他形成了崇尚知識、報效草原的人生追求,練就了好鉆研求上進、自強不息的堅韌性格。1976年以后,他歷任東烏旗二中教師、工商局所長、商貿局秘書、旗委組織部干事、錫盟委(組織部)組織員、錫盟紀委研究室主任、錫盟審計局紀檢組長等職。2003年任盟審計局調研員。內蒙古師大中文系、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系雙學歷。
徐進昌熱心于新聞寫作和文學創作。在牧區插隊時,即是知識青年自辦報紙小有名氣的編輯和主筆。多年的社會實踐使他有了深厚的生活積累,形成了敏銳的觀察分析社會問題的能力。在機關工作之余,他堅持新聞、散文、雜文、評論、詩歌及報告文學、電視劇本等多方面的寫作,有數百篇作品在各地報刊發表,社科論文和新聞作品屢有獲獎。多家報刊慧眼識珠,聘他為通訊員、特約記者、創作員。徐進昌是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還兼任錫盟民族文化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等多項社會職務。1998年,遠方出版社為其出版了30萬字的個人文集《青青的草地》,他的第二部文集《一片藍天》也即將付梓。
多年來,徐進昌對蒙元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對元上都的研究更是情有獨鐘。他認為,元上都是中華文明的瑰寶,盡管她作為一個實體早已被歷史的長河所淹沒,但她對于中國乃至于世界歷史的影響,早已舉世公認。令人遺憾的是,由于朝代替換,歲月更迭,使得元上都在社會制度、民族宗教、文化、建筑、醫學、天文等諸多政治和自然科學領域對于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文明的獨特貢獻方面,尚有許多不被今天的人們所了解,我們對元上都歷史價值的認識遠未達到應有的程度。作為草原民族文化的建設者,我們有責任對蒙元歷史、對元上都進行深入的挖掘研究,取其精華奉獻于世,為弘揚民族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基于這種認識,徐進昌于2003年1月發起成立了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研究會集結了一批致力于弘揚草原民族文化且具有一定造詣的優秀人才,徐進昌被推舉為理事長。
搞歷史研究談何容易,搞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歷史研究尤其艱難。由于歷史戰亂及歲月侵蝕,蒙元時期相關資料十分匱乏,傳承至今的實物更是鳳毛麟角。徐進昌治學嚴謹,戒急戒躁,在元上都研究中,他注重客觀理性標準,不隨波逐流。凡是沒有確切答案的問題,甚至連自己都含糊不清的東西絕不輕易示人,以防以訛傳訛,誤導他人。為考證即便是一個細微的史實,他也要反復奔走圖書館、檔案館,或上網查尋文獻線索,同各地蒙元學者探討咨詢,反復分析比對,孜孜以求,夜以繼日,直至得出較為滿意的答案。幾年來,徐進昌多次前往元上都遺址現場踏勘,并深入旗縣牧區調查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口碑資料。而早年插隊時學會的蒙語,為如今的調研派上了用場,以至一些與他交談的牧民兄弟還以為他是蒙族同志。元上都研究會是民間團體,沒有財政經費支持,為使工作開展起來,徐進昌經常自掏腰包用于相關開支,對于他這樣一位工薪階層的同志而言,不啻是個不小的負擔。有關心他的人提及這個問題時,他總是淡然一笑:個人經濟上雖有所犧牲,但為了這份對社會有益的事業,值了!
錫盟委、錫盟行政公署關于建設民族文化大盟的決定,如和熙春風,給蒙元文化研究帶來了空前的機遇。研究會的同志們乘勢而上,他們創辦了《上都文化研究》學術報,建立了元上都文化網站,還在北京設立了研究會的聯絡處,與元史研究界的專家學者和有關方面的人士建立了聯系,為研究會的工作構建了堅實的支撐點。學術研究方面有真知灼見的文章更似雨后春筍,接連不斷的發表,《人民日報》、《解放日報》、《內蒙古日報》、《大眾科技報》及新華網、華夏經緯網等眾多媒體予以轉載,擴大了錫盟草原和元上都文化的知名度。徐進昌撰寫的《蒙元文化的多元性和歷史地位及其在當今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元上都生態與環境保護》、《金蓮川幕府史話》、《百年帝都成就了燦爛的上都文化》等論文受到專家學者的廣泛好評,部分論文被盟委領導同志批轉有關部門參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還專門對他進行了錄音采訪報道。由徐進昌提出的申請注冊“上都文化”商標、在元上都遺址設立標志牌、為使元上都遺址早日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應“實行三都三地聯合申遺”等建議和主張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有的已被采納實施。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推動下,在有徐進昌這樣一批通過研究、宣傳元上都歷史文化,進而為邊疆草原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赤子精英們的不懈努力下,沉寂了幾百年的上都文化終于得以在21世紀之初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和規模,重新走進世人的視野,匯集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洪流之中。
鑒于徐進昌在蒙元文化研究和宣傳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2004年2月5日,錫盟委、錫盟行政公署授予其“全盟先進文化工作者”榮譽。由徐進昌主編的《上都文化研究》報,被評為2004年度優秀報紙,受到錫盟民族文化大盟建設領導小組、錫盟委宣傳部的表彰獎勵。盟委書記劉卓志為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題詞:蒙元文化海納百川,上都研究功德無量。
元上都遺址南門前面坦蕩遼闊的川野上,每逢仲夏都會開滿美麗的金蓮花,遍地金色瀾然,至秋花干而不落,景色十分絢麗,給上都遺址富饒的土地平添了許多秀色。以至于人們每提及元上都,都會聯想到那漫野盛開的金蓮花,很多文人墨客更是把金蓮花作為上都的代稱。我衷心祝愿徐進昌同志從事的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工作亦如這生于塞外的金蓮花一樣,“倚風無俗艷,含露有新榮”,興旺蓬勃,取得更大的成就。
此文發表《錫林郭勒日報》2005年10月8日第三版;《錫林郭勒年鑒》 2005卷304-305頁。
作者:張瑞祥 工作單位:錫盟黨史地方志辦公室
|